《低智商社會的三大特點:
「集體不思考」、
「集體不學習」、
「集體不負責」》
後藤新平的「治台三策」:
1.臺灣人貪財愛錢,可用利益誘惑;
2.臺灣人貪生怕死,得用高壓手段威脅;
3.臺灣人非常愛面子,可用虛名攏絡。
一場鮭魚之亂,讓台灣社會的低智商表露無遺,也印證了後藤新平對台灣人的評價無誤。一盤40元的壽司可以讓台灣人改名趨之若鶩,視等同自身人格的姓名如無物,只要40元,自己的姓名都可以拿來踐踏、開玩笑,這樣的人還值得尊重?這種人懂得尊重他人?
媒體推波助瀾,社會大眾哈哈大笑,這些低智商的人也玩得不亦樂乎,我心裡只覺得他媽的悲哀。國之將亡,必有異象,這就是滿滿的台灣價值?!
後藤新平 評價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29.4.13 臺灣近代化推手後藤新平逝世
1895年日本取得臺灣後,治理初期受到各種傳染病侵襲,又有處理不完的反抗行動,陷入年年赤字的經營困境,於是衍生「乾脆把臺灣用一億元賣給法國」的主張。兒玉源太郎認為不可輕易放棄臺灣,自願前往擔任總督,並帶來得力助手後藤新平。在其總督任內,實際的經營幾乎大半由後藤新平來執行。在後藤新平的經營下,臺灣展開了驚人的加速現代化,許多施政也奠定了往後臺灣數十年的基礎至今,例如:
– 臺灣舊慣風俗調查
– 臺灣戶口普查
– 臺灣土地調查
– 催生與建設縱貫線鐵道
– 道路、鐵路、港口等交通建設
– 找來世界級的頂尖人物如新渡戶稻造投入臺灣治理與建設
許多當時留下的調查及建設成果,一直到今日都還在使用。後藤新平在臺灣的任務完成後,生涯轉往滿洲及日本本土,最後在關東大地震之後負責重建遭地震重創的東京,奠定了現代東京的基礎。
1929年4月13日,後藤新平在由東京搭火車前往演講途中因腦溢血而辭世,死後製作了三副面部遺像,其中一副由辜顯榮攜回臺灣,目前仍安放在臺北圓山的鎮南山臨濟護國禪寺內。
這位在臺灣歷史上影響甚鉅可排入前幾名的人物,卻因戰後臺灣歷史遭黨國清洗下而罕為人知。日本治臺當然不會只有良善的一面,也不會全然只有壓迫的一面,到底日本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這是記憶被迫斷根的臺灣人必須找回的功課。但不管要怎麼評價,也不能別有用心的刻意忽略那一整個時代,甚至將一切的治理成果模糊曲解為戰後外來威權統治者的貢獻,造成廣泛的誤解與記憶錯亂。
4月13日,回顧臺灣的近代化推手 – 後藤新平。
圖:後藤新平像
延伸閱讀:
臺灣人該怎麼看日本時代?
https://goo.gl/hBAIdH
後藤新平的面部遺像在臺灣發現!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g00672/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1105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後藤新平 評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90年,往西俯瞰臺北新公園,園內設有五座亭閣的水池和建於日治時期的臺灣博物館盡收眼底。(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畫面右上角的棕色高樓是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與開封街口的「第一銀行總行大樓」(地址為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0號),這棟大樓是在1977年11月開工興建,於1981年8月完工,工程造價為新台幣1億9千9百萬元,為一棟地下3層、地上22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當時與日本尖端建築技術同步,外牆採用最先進的預鑄板與玻璃帷幕,完工時是臺灣最高的建築物,高87.7公尺,後來被1982年7月完工的臺電大樓(高114.54公尺)超越);其屋齡雖已近40年,但因設計者廖慧明及郭茂林兩位建築師乃依照當時日本高層建築的規格設計,因此現在看來仍是一棟處處充滿設計感的建築物。
臺北新公園位於昔日第三代臺北車站正對面的館前路底;這一帶在清治時期,除了1888年落成的臺北大天后宮(位於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在地南側水池處)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並未有太多開發。
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於是起建於1899年,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新公園,成為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由於當時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所以公園範圍僅有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部);之所以會命名為「新公園」,則是因為其興建時間,略晚於臺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之故。
新公園佔地71,520平方公尺,北臨襄陽路、南臨凱達格蘭大道、西臨懷寧街、東臨公園路,公園內花木扶疏,有涼亭、噴水池、荷花池、小拱橋等造景,還有露天音樂廣場。
1996年2月28日,園內樹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新公園遂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並在園內原「臺北放送局」處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於199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50週年)正式開館,期許此地能成為一個追溯歷史、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
1899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臺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臺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臺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在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畫面中的水池原為新公園棒球場,於1907年啟用,是臺灣第一座棒球場,後因臺北市立棒球場(臺北小巨蛋前身)於1959年完工而功成身退,在1961年被臺北政府規劃改建為擁有五座古典式亭閣的水池,工程歷時兩年,於1963年竣工。
為了紀念國父及四位開臺先賢,北市府特邀請國學名家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等,為五座亭閣命名題聯,並邀名書法家書寫、交工鐫刻,於1964年元旦張掛。
位在池中央古色古香的亭閣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其他四座涼亭則分別為紀念鄭成功的「大木亭」、紀念劉銘傳的「大潛亭」、紀念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紀念連橫的「劍花亭」。
詩人梁寒操撰翠亨閣聯云:「於兩間留正氣;為萬世開太平」。李漁叔撰大木亭聯曰:「騎鯨海上憶英風,重看一旅中興,更無缺憾留天地;焚服世間傳偉業,願種十圍大木,長有奇材作棟樑」。于右任撰滄海亭聯云:「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劉太希撰大潛亭聯說:「水深魚樂民鹹阜;雲起龍驤劍有花」。林熊祥撰劍花亭聯云:「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
歷史人物的功過常隨時間有不同的評價,因此吾人更應以寬容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包容不同的聲音。
後藤新平 評價 在 後藤新平對臺灣人的評價! 及現在.....當一年兵的討論!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又會被臉書的社會兵(當過的)說三道四..已經當完了的- 臺灣人,評價,兵役. ... 後藤新平/曾說過: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不就明確..把現在的處境,給說了出來! ... <看更多>
後藤新平 評價 在 [問卦] 這波疫情是不是又讓後藤新平說中了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日治時期官僚後藤新平對台灣人的評論:「貪財、怕死、愛面子。」 100多年過去了,台灣人的尿性在疫情擴散的這幾天又都跑出來惹貪財玩股票用現股買海運 ... ... <看更多>
後藤新平 評價 在 李登輝對後藤新平評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西元1898年,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元太郎上任後,因日俄的交惡,而長期的不在台灣,兒玉元太郎成為「缺席的總督」,這段時間,實際統治台灣一切的事務 ... ... <看更多>